利用科技控不良: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商业可持续的关键
时间:2019-12-19 来源: 当代科技网

  商业银行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疏通内部传导机制,改进信贷管理模式,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服务小微企业效率不断提升。在金融科技支撑下,招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6月,招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通过综合施策,10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3%,比全部贷款增速高近11个百分点,利率下降0.64个百分点。2020年,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现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继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毫无疑问,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以及贷款增速的提高离不开银行机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银行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疏通内部传导机制,改进信贷管理模式,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服务小微企业效率不断提升。”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一级巡视员倪卫东日前在招商银行“招贷APP”发布会上表示。

  那么,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究竟在哪里?银行依靠什么才能实现“降本”和“增效”兼得?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银行利差缩窄在所难免,小微金融商业可持续如何保证?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对招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主任高旭磊和零售信贷部副总经理叶正茂进行了专访,对以上问题进行详解。

  融资贵根源在于融资难

  说到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融资难”与“融资贵”总是被同时提及。那么,小微企业融资“痛点”究竟在哪里?“难”与“贵”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微妙联系?

  实际上,通过一些基层调研发现,之所以“融资贵”,根本原因在于“融资难”。中国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普遍认为,商业银行提供给中小企业的资金并不贵,约70%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更便宜,但更难获得”。企业融资贵主要贵在民间借贷等其他融资渠道上。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小微客户本质上属于零售客户,因此具备零售客户的特点,一是客户数量特别多,二是交易金额特别小,三是资金需求特别急。这三个特点决定了银行做小微企业贷款很难,成本高、风险不确定性大、资金审批效率低。”高旭磊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叶正茂坦言:“我们在基层做业务时会发现,很多小微企业客户宁愿支付高额利息也要去民间借贷。因为小微企业对资金流转要求高,而传统银行审批慢、门槛高、额度小,有的甚至折腾了一圈下来还是被拒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小微企业客户面临的融资难题,实际上是我们传统银行服务质效低造成的。”

  “快”背后的金融科技支撑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招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较年初新增超过300亿元,且最近7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2.5万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100万人,覆盖全国230多个城市。

  除了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外,《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不少企业感叹于招商银行的“快”。而在这“快”背后到底有怎样的金融科技支撑,让招行敢于“秒批秒贷”?“在数据和模型支持前提下,我们能通过云计算能力实时决策引擎,通过匹配1000条以上的规则,对贷前、贷中、贷后不同的20多个品种进行实时秒批。最后,我们实现了小微闪电贷建额30秒钟出结果,最快1分钟提款到账,小微抵押贷款预审批60秒钟出结果。”叶正茂表示。

  “招商银行于2012年搭建的零售信贷工厂,实现了‘一个中心批全国,一个中心批全品种’,运用智能化、轻型化、专业化、标准化能力对客户进行评分,通过评分卡模型对客户进行分类,模板内的机器自动审批,模板外的由人工审批,目前的效果是,房贷百分之百当天之内审结,小微贷款两天之内审结。”高旭磊表示。

  商业可持续关键在于控不良

  “响应国家‘两增两控’要求,小微企业贷款利差是比较小的。从根本上来说,利差大小取决于信贷资产质量,这才是最大的成本。”叶正茂表示,银行做好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根本在于控制好风险,只有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才能实现商业可持续性。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破解小微企业风险识别难题,招商银行引入大数据风控与风险量化模型应用,以“人机结合”方式建立了一套以数据驱动为主导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来源多样化小微客户建立了标准化、系统化风险控制体系。

(责任编辑:莫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