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局】【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第三梯队系列人物之一】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 郭春喜
时间:2019-12-19 来源: 当代科技网

微信图片_20190612101306.jpg

微信图片_20190612101254.jpg

专注的质检.jpg

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郭春喜同志一直从事大地测量工程建设与科研工作,为推动大地测量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坚守初心,推动大地测量事业发展

郭春喜同志率先提出厘米级精度的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概念与实施方案,将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度由米级、分米级成功提升到了厘米级,使我国基于水准的高程测量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地变革;完成国家410个GNSS基准站数据处理、2500多点的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12万多点的全国天文大地网地心坐标平差,构建CGCS2000框架,实现我国参心系向地心系的跨越;完成长度达50多万千米(长度相当于绕地球十二圈半)的全国一二等水准网,确定1985国家高程基准框架;建设2000国家重力网,将我国的重力基准首次扩展到西部困难地区和港澳与南海地区;负责建立我国无缝隙、精度无损的高精度地理信息坐标转换模型,广泛应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

他35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投身科研创新一线——100余项国家、省市级重大生产项目,50余项科研项目,100多篇国内外学术论文,2010年原国家测绘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2013年首批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顶尖人才、2015年第十四届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201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2019年首届“全国十大测绘科技创新人物”奖……他始终坚守初心,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推进我国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和大地测量技术的进步,为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水平和效能贡献力量。

技术革新,实现最为精确的珠峰测量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43米,这个看似简单数字的背后离不开郭春喜及其团队的巨大贡献。

2005年,国家决定重新测量珠峰高度,5月22日上午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6月12日,珠峰高程的新数据成功送抵西安,计算珠峰高程的重担落到了郭春喜及其团队的肩上。为了精确测定数据,郭春喜带领团队成员顶住压力提前一年就开始谋划,一遍遍讨论、试算、论证,然后推翻再重来,仅前期收集的珠峰及周边地区的重力和地形数据,总条数达近亿条,覆盖范围达70万平方公里。

作为技术负责人,他首次创新采用Airy-Heiskanen均衡模型、Molodensky理论与Remove-Restore技术,确定全球最复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利用极其珍贵的数十分钟的GNSS观测数据和精密三角高程数据,获得了峰顶精确的位置,最终计算出8844.43这一精确的珠峰高程。与此同时,还创新性解决了珠峰顶冰层厚度精确测定、全球海拔最高与最困难最复杂地区珠峰及邻近区域重力场精细结构、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确定、珠峰地区大地与高程基准精密传递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难题。数据成果获得了来自中国科学院等20位专家、院士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对珠峰高程最为精确的测量。郭春喜也荣获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一等功。

高标准,打造一流省级北斗基准站系统

截至2015年,全国仅有西藏与陕西尚未建立北斗基准站。为进一步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保障作用,服务陕西地方经济发展,郭春喜和他的团队勇扛重担,肩负起陕西北斗基准站的建设工作,旨在打造全国一流的省级北斗基准站系统。

在建设过程中,从选址建设、软硬件设备采购到系统属性测定、通信网络专线建设,郭春喜和他的团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在他们的努力下,2018年12月,陕西省北斗基准站系统历时两年多最终建成,可同时接收和处理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卫星数据,实现了“创新、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共享”的六大工程目标,这是目前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省级基准站系统,填补了我国中心区域及陕西境内缺乏实时导航定位服务的空白。随着陕西省94座基准站的建设完成,加上陕西省周边区域的8省42座邻省站点,陕西实现全省均匀精度覆盖。郭春喜并未止步于此,他准备与团队一起大力开发应用示范,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融合,建设服务陕西各行业的北斗时空云平台,探索北斗系统在精细农业、自然灾害监测、生态环境保护、智能交通等方面应用。

精心培养,锻造高素质人才梯队

(责任编辑:莫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