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科技造福全球
时间:2019-12-19 来源: 当代科技网

10月17日是中国第六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科技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无论是科技装备驱动的农业现代化,还是探索绿色减贫新路径,中国始终与国际社会共享科技减贫经验,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

农业是民生之根本,改变农业技术水平落后面貌、农业科技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对各国减贫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进入主要依靠科技装备驱动的新阶段。中国农业先进技术也开始走出国门,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国际领先,已在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试验和推广,成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重要项目之一。

“自从引进中国杂交水稻,我就一直种这种水稻,再也没饿过肚子。我希望所有马达加斯加农民都能种植这种水稻,这能改善我们的生活。”55岁的马达加斯加稻农拉奈弗马纳纳·乔治讲起他与中国杂交水稻的情缘,脸上写满骄傲与幸福。

今年5月,湖南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马达加斯加成立分中心,建成后将利用马达加斯加多样的生态环境,选育出适合不同非洲国家的杂交水稻品种,有力保障和推进当地乃至整个非洲地区的粮食安全。

中国的农业科技不仅帮助人吃饱饭,更让人吃好饭。在南太平洋岛国斐济主岛维提岛东部,雷瓦河三角洲上的穆阿奈拉村村民每天吃的都是芋头、木薯、椰子。直到5年前,中国的菌草技术给他们带来了新鲜的蘑菇,也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早在1994年,菌草技术就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今天,菌草技术已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56岁的斐济雷瓦残疾人协会主席莉蒂娅·纳伊塔努伊说,对像她这样腿脚不便的残疾人而言,种植蘑菇真是个好营生,不用太费力,又见效快,既能食用,也能卖钱。

中国科技和人员走出去,致力于“授人以渔”,帮助其他国家培训人才、开展科技能力建设,实现科技创新推动减贫发展。中国国务院扶贫办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援助的过程中派遣了60多万援助人员,培训各类人员达1200多万人次。

来自格鲁吉亚东南部阿拉普罗村的番茄种植户伊万是直接受益者之一。以前他家的番茄因为品种不佳、种植技术落后一直在市场上卖不上好价钱。经过中国农业专家的培训,他采用了先进的日光温室大棚技术和中国番茄新品种,当年实现增产35%,增加经济收入逾七成。

据介绍,中国援建格鲁吉亚的日光温室大棚项目执行期间,中方共无偿培训格鲁吉亚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458人,其中50人还赴中国长沙接受了深度培训。

38岁的肯尼亚马查科斯郡的辣木种植户乔伊丝·伊金亚对“科技减贫”也深有体会。中国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简称中非中心)的专家研究发现,伊金亚所在村子种植的辣木属于富硒品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中非中心与当地企业合作,免费向农户提供辣木的优良种子和种植技术指导,并负责收购辣木。这使当地辣木种植收入陡增,伊金亚一家盖起了两层别墅,又新买了土地。

中非中心主任王青锋说,自2013年5月成立以来,中非中心已启动45个合作研究项目,与非洲合作单位开展野外科考31次,招收培养非洲留学生100多人。

这些人员受培训后回到当地,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非洲农民了解并掌握中国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近年来,随着减贫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经验和方式背后的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理念也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认可和推崇,为这些国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参考。

30岁的老挝胶工陶因占来自曾经的罂粟种植区。中国的替代种植技术不仅让陶因占这样的罂粟种植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更使他们的致富观念回归正轨。陶因占说:“我们清楚地认识和体会到罂粟种植对社会和家庭的危害,现在(中国)公司开展的替代种植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据悉,在老挝开展橡胶替代种植技术项目的中国企业云橡公司目前正与老方合作设立老挝橡胶产业研究院,将来帮助老方制定橡胶国家标准,提高老挝橡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还将参与老挝天然橡胶园的整合工作,推进在老挝的其他农业项目等。

(责任编辑:莫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