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陕西新晋院士赵国春:昔日"不开窍"男孩缘何走上科学路?
当选院士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要进一步为国家做更大贡献
2009年,赵国春受邀来到西北大学开展研究工作,谈及原因,赵国春说:“我来西大是奔张国伟院士来的,他在大陆构造研究方面有很高造诣,我一直很敬仰他。”2010年,两人一起讨论以“Pangea东亚重建“为题申请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这个项目2011年获批。自从2012年这个基金重大项目启动以来,赵国春每年有3-4个月时间在西北大学工作。在这期间,西北大学校级领导和西北大学地质系领导对他的工作和生活给予极大的支持和照顾,“西大从领导到老师上下齐心协力不服输的尽头和大刀阔斧的改革力度也让我感动,也是我愿意扎根于西大的原因。”
除了往返于香港大学和西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赵国春还是《前寒武纪研究》的主编,工作任务非常重。白天时间他基本都用来教学科研,杂志文章一般是利用晚上时间来处理,“我晚上睡觉比较晚,不过也很注重健康。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赵国春说,因为睡得晚所以起得也晚些,他一般早上八、九点起床,从家走到学校有40分钟的路程,早晨走路接受阳光的照射,一整天状态就都比较好。
在香港和内地教学育人中赵国春发现,内地学生比较谦虚,香港学生擅长表达;内地学生追求科学精神,香港学生更注重实用性。香港学生主动性较强,内地学生需要一步一步的指导。“不过这种差别现在变得越来越小,这和内地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
赵国春说,在科研方面,学生们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一些学生在他们自己的研究领域造诣比我还高,我从学生那里学了很多东西。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常常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必须要有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团队精神。”
谈及当选院士的感受,赵国春认为,当选院士只是反映以前的研究成果突出,得到业界的认可,同时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好的平台,进一步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包括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将年轻的一代推到国际舞台上。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摄影 赵彬
>>人物简介
赵国春其人
赵国春,1961年8月生于辽宁省岫岩县。1981年岫岩高级中学毕业,1985和1988年在原长春地质学院(现并入吉林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教授和西北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主要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和超大陆研究,目前担任国际主流SCI刊物PrecambrianResearch《前寒武纪研究》主编。1998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10余篇,SCI总他引3万余次。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责编:谷妍、邓楠)
(责任编辑:莫干美)